2.创作之前先为作品找个大背景
该作品有何背景?告诉读者该书故事或理念出自哪里很重要。没有背景的作品,通常很难持久畅销。《没有任何借口》的理念背景是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水煮三国》的背景是名著《三国演义》;《读心术》能畅销是因为弄来个美国FBI作背景;《自控力》则是以美国哈佛大学为背景。我曾策划过一本书叫《十亿美元十句话》卖得很火,就是以美国一位10亿美元俱乐部成员为背景而创作的。你知道名人和名企的书为什么会好卖么?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背景”。
3.最好能够踩准时代的节拍
作品要与时代的节拍相吻合,说出人人都知道而又没人写出来的东西,这样最具吸引力。如社会变革时,火了《谁动了我的奶酪》;人人都开始向“钱”看时,《你为什么是穷人》大卖;在思考打工的出路时,就有了《你在为谁工作》;汶川地震+国家号召“责任”概念时,我写了《责任比能力更重要》;国家倡导国学时,《好员工要学<弟子规>》才会被企业认可并大批团购;智能时代来临时,《智能革命》不用调研就知道会销得不错。只要作品能够踩准时代的节拍,与当下社会的潮流与热点相吻合,销量通常都会有保证。
4.考察同类作品的基础销量情况
对专业图书编辑或出版人来说,在前期选题策划阶段,一定要调研一下同类图书的基础销量。若同类图书销量大都一般,说明同类图书的市场供应相对饱和,需要一定时间的消化。若同类图书基础销量大都比较好,甚至是超常的好,那就放心地干吧,这种情况下最容易出爆品。我操作的作品中,如《责任比能力更重要》《总裁演讲录》《巴菲特投资语录》等,只要是满足此要素的,没有一本是卖得不好的。
5. 融入当下同类畅销书精华元素
我的操作习惯是,图书选题一旦确定,就会在前期的架构策划和目录编排时,将当下市面上最畅销的几本同类图书精华元素提炼出来,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记住,一定是当下的畅销书中所提炼出来的元素,特别是共同元素。
6.看能否给图书找个差异化读者定位
在做选题策划时,考虑一下有没有可能做出同类主题的差异化或逆向读者定位。N多年前,哈佛系列书比较好卖时,于是市面上跟风出版了来一大批哈佛同质书,销得都一般,但有一本叫《哈佛气质课》的书却非常畅销。原因何在?就在于这是所有哈佛书中唯一一本以女性为目标读者定位的书。该书封面设计很好,但内容一般,文字质量一般,个人认为明确的差异化读者定位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同样的案例还有,当《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畅销时,做一本《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就会卖得不错,前者读者定位为妈妈,后者逆向定位为爸爸;当《你在为谁工作》畅销时,《你在为谁读书》就会很火,前者定位为员工,后者定位为学生。
7.作者最好具备行业专家身份
这其实是在借助名人效应。如果书稿写的是心理励志方面的内容,作者是心理学家的身份最可能畅销;如果写销售技巧,那就把作者包装成营销高手甚至营销大师;如果书稿是管理理念方面的,那么最起码要在包装文案上写出作者对管理方面的独特见解或职业成就。若作者实在没什么特别值得一提的,那就不妨来个某某强力推荐、名人作序、某某对此书评价等,并在封面文案上体现出来。我在操作卡耐基夫人的一本书时,就是用希拉里来包装的。这个适合专业编辑在追求图书销量时使用,个人出书还是实事求是的好,不要吹自己。
8.封面设计要有创意
封面吸引人的方法很多,在这方面,你最好与设计师好好沟通一下,说出你的想法。个人认为有创意的封面最吸引人,当然,创意一定要和书的内容结合起来。
9.目录一定要吸引人
买书的人大都会简单浏览一下目录,所以目录优化是必须的。优化原则要一致,不要有的标题很长,有的标题很短;不要有的标题很老土,而有的标题又非常新潮。
10.序言要写得很棒
序言或前言,通常是读者接触正文的第一篇文字,若开篇即晦涩难懂,谁还愿意掏腰包?
11.重点打造前三篇文章
有些比较挑的读者,会选择看完正文前面的文章再做出是否购买的决定。
12.行文要有趣
无论说什么大道理,行文都要追求活泼、有趣,让人读着不累,有愉悦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